中小企業如何突破外貿瓶頸?(南方日報報道)
日期:2004-11-26 作者:管理員
南方日報 【反傾銷】中小企業如何突破外貿瓶頸?
2004-11-26 10:31:24 來源:南方日報
資深外貿企業家葉中平談外貿實操要點
10月29日本報刊登了《順德出現“找廠公司”》的報道,由資深外貿專家分析了部分企業的常見問題。不少企業家閱讀過本報后致電反映,他們還碰到很多外貿方面的其它問題,讓他們很頭痛。本報歸納了企業家集中反映的3類問題,并邀請了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剖析解答。
葉中平是1980年代中期已在國家外貿公司工作的老外貿。從1991年開始從貿易入手創業,于1993年自辦工廠,以家居用品開拓海外市場,成為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大洲的生產型外貿企業,從20多年的外貿歷練提煉了一套完整的外貿知識與市場知識。
從那些準備做出口、同時有幾百萬元到2000萬元產值的企業,外貿公司是一個很好利用的平臺。而從長遠來講,企業擴大了,產值提升了,組織一支自己的外貿隊伍就是必須的,但這個過渡期又如何順利過渡呢?
外貿人才是“軟肋”
順德區的林先生經營一家魚食公司,林先生的父親早年從事養魚,他可謂子承父業。林先生的公司一直做內銷生意,隨著銷售額的上升,林先生開始躍躍欲試開拓海外市場。但是林先生苦于不懂英文,不敢輕易嘗試。林先生問:“如何判別聘請的外貿人才的能力,以避免資料外泄?企業要請這批人,成本與出口收入的利潤于近期如何平衡?”
其實令林先生頭痛的不僅是外語的問題,還有一大堆零碎而必要的問題困擾著他。開拓市場是企業首先考慮的問題,但是海外的目標市場在哪里呢?中外文化有別,該如何打探目標國家的基本要求,這包括產品的規格、尺寸、款色、圖案、有何禁忌等。還有客戶、價格、收款方式、報關、退稅、外匯風險等一系列問題,又如何解決?
葉中平分析:作為無外貿經驗的生產企業,在當今全球一體化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是個正確方向。但聘請外貿人才,這對不會英文的老板來說的確很困難。
從外貿角度講,外貿人才又分為①與客戶談判,市場開拓的要懂外國語言的外貿業務員;②處理出入口文件、包括LC(信用證)、提單、產地證、普通證的單證文件的處理員;③與海關、衛檢打交道,經過國家考試的報關員;④作為找生產供應廠的,驗貨的采購人員。一家做外貿的企業必須具備這四種功能,而大部分外貿人員都只會其中一項,而具備其中的三樣必然自己做老板了。
作為老板應考慮好自己的規劃,要大做的,可以高薪請齊外貿專業人員來做幫手,但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監控手段,找一個老友做外貿做得好的老板,由其吩咐伙計幫忙檢查。第二種方法:請做專業外貿公司幫忙處理這類事情,并支付服務費用,責任風險由此公司承擔。也可從中帶自己公司會英文的員工入行,作為過渡。這樣成本就低很多,固定成本與發生銷售才是開支的費用。而作為老板,也可從這家為其服務的外貿公司通過個案得到大量的外貿知識,為日后擴大業務打好基礎。
操作流程待規范
順德另一家產值超千萬的加工公司,原來為出口公司做貨,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前來驗貨的外國客商,驗貨期間外國客商詳細詢問了該公司的情況,臨走的時候向加工公司的陳總表達了想直接從該公司進貨的意愿,讓陳總考慮好隨時聯系他們。
陳總看著外國客商的名片陷入矛盾中。他也想直接與外國客商做生意,增加出口公司的利潤使成本下降。雖然他們對出口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由間接到直接與外商打交道,如何解決出口流程的運作,是一個大問題。
葉中平分析:這類客戶對外貿已有一定的了解,但都在實物(貨品)層面,如客戶的要求、交貨期的重要性、包裝大小及是否裝滿柜等因素并不了解,而且欠缺與客戶溝通和理解的知識。原來外貿公司告知生產廠老板如何做是用中文講的,現在變為一大堆英文。這批企業主已比A類的好多了,因做過外貿公司的出口單,知道不少外貿的行規與要求,但相距自己做外貿還很遠。
破解之法:①高薪請一批人,建立好監控系統;②請一二名外貿專業畢業的學生做文員,與一家做出口服務的企業做服務,從中提升人員的外貿知識,計劃分步實行,逐步到全部自行操作。
單獨參展成本高
作為以中小型為主的順德家具制造業,經過20多年發展,以國內銷售為主。很多企業卻認識到要快速做大,出口市場吸引力極高。最近很多企業家在不斷思考如何更快地開拓國際市場,走去哪里,成本可承受嗎,有什么商業信息上的支持?
葉中平分析:以一種行業性、但有不同種類的企業組合參展是降低成本的方法,最好是像家具行業,有做木沙發,有做皮沙發,有做實木床,有做舊式家具,有不同的個性及不同價格定位。這樣就能給采購商更多選擇。因為很多企業,去開拓一個市場,有一個了解過程,以及對自身產品如何配合當地市場的認識過程。這階段成本如何降低,但不能不走出去參展,親身實地感受一下,否則就接觸不到當地批發及零售商,機會變小了。
順德家私產品品種、規格比較多,又成一行業,可用此方法。而現時還沒有公司提供此類服務,而專業的展覽公司只能提供一個標準的展位,其它的就全靠自己。如把此服務推廣,再加上外貿服務公司外貿人才的支援,就使這種參展的成本下降,因為展覽除展位費外,一個人的機票、酒店、食物費用在外國是很高的,動不動就是每人2-3萬元,已差不多等于一個9平方米的展位費用了。減小前期的市場開拓成本,是個很重要的課題,因為所有企業,都是“有限公司”,資金有限。
責任編輯:范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