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政府、企業共為大贏家(摘自珠江商報)
日期:2006-01-05 作者:管理員
上市:政府、企業共為大贏家
葉中平(廣東)
日前,筆者隨順德區上市辦到江浙一帶走了一圈,這次是由區經貿局張鵬副局長帶隊,組織順德企業對江浙上市公司進行考察。考察歸來,感觸良多,尤其是體會到公司上市不僅對自身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當地的經濟、人才培養和儲備、技術的開發、品牌價值等等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此次考察以江蘇江陰和浙江紹興縣為重點,此兩地的眾多行業中均有上市企業,尤其是浙江紹興縣的楊汛橋鎮更為突出。據統計,至去年,楊汛橋鎮已有7家民企上市公司,這在全國絕無僅有,被稱為“楊汛橋現象”。
企業上市做大自身,人所共知,然而企業上市對區域經濟的推動又如何?聽過江陰、紹興兩地上市辦主任的介紹,本人又詳細了解了兩地上市企業的情況,發現上市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刺激稅收,推動GDP增長。企業上市后,充分利用廣大的資本市場的資源,增加企業規模和效益會有力地刺激稅收增長,無形中也會推動GDP的增長。如江蘇江陰從1997年有第一家上市公司至今己有18家上市企業,這批企業上繳稅額占當地稅收的50%,同時也貢獻了當地一半的GDP,而作為縣級市的江陰今年GDP約為750億,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市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巨大影響。所以兩地上市辦主任都講,推動企業上市,政府是最大嬴家。
2、拉動其它產業發展,優化經濟結構。紹興縣柯橋鎮的"輕紡城"及義烏"小商品城"都是第三產業的上市企業。上市后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再利用市場就在家門口的優勢,促使當地相關制造業再次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客戶遍布全國,當地的物流、酒店、餐飲、房地產等行業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典型的就是浙江義烏的福田市場周圍商業房地產的興旺,高檔寫字樓也在一個縣級市出現了。除了這些無形的推動之外,上市企業用部分募集來的資金進行跨行業投資,也對當地的經濟結構起到了優化作用,所以紹興縣上市辦主任自豪地對我們講:我們紹興縣以前不像順德,有百億產值的企業。但在短短兩年內,我們將出現200億至300億元年產值的紡織化纖上游原料的大型企業,它是由兩家當地上市公司聯合形成的,而市場就是浙江眾多的紡織廠。作為股東之一的浙江永隆公司是家紡織企業,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當年的2002年,銷售額才為6282.9萬元。
3、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和技術,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騰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上市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上市的過程本身就是對企業家素質的一個提升過程。企業上市后,企業面對的是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轉變,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經營資本的轉變,這兩個轉變都需要先進的理念、優秀的人才、高新的技術做支持。這幾個要素的準備,必然會對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順德民營企業眾多,上市會大大促進民營企業自身的提升,進而推動順德經濟的騰飛。在2005年1月份,順德區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企業上市的工作意見》,要求各部門為企業上市提供綠色通道,還印刷了《順德企業上市手冊》,順德區委書記陳云賢為手冊作了序,對順德民營企業提出了殷切希望。所以順德區上市辦主任蔣盛輝興奮地說:“順德已有近30家企業正在積極籌備上市或初步表達上市意向,江陰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有目標就有動力。”
摘自《珠江商報》(2006年1月5日 要聞/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