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溝通成本(摘自珠江商報)
日期:2006-07-31 作者:管理員
降低溝通成本
作者:廣東寶麗雅集團董事長 葉中平 來源: 珠江商報 2006-7-31
6月份對于寶麗雅公司最大的事是接待歐盟燙衣板反傾銷的核查官就市場經濟地位及傾銷稅率的實地核查。經過這個工作,對我最大的感受是溝通的價值。因為這工作涉及一企業各層面,這實地核查就是對各部門平時工作的一次大考試。
溝通于企業,我認為是公司內部人與人的溝通,具體為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同事溝通,部門內不同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也包括與外界的溝通。如何有效的溝通,這是對工作的效果、工作的成本的極為重要的因素。
有人講,溝通成本高,為什么有此言? 的確,在人與人的溝通中,由于雙方的經歷、成長背景、習慣、性格,包括價值觀等多方面不同,就對溝通的有效性大打節扣。而事實上,我們的溝通方式是發出信息者按自己認為對方會明白方式傳遞給對方,包括用語言、文字、身體語言來傳遞。接收方會根據自己對收到信息進行解碼,這就會出現發生解碼出錯的機會。平心靜氣的聆聽、接收、理解、提問、再證實,這是保證良好溝通所必須的。而我們于溝通中經常帶太多的假設與猜想,太多的個人情緒,這是對溝通極為不利的,這是不能真正溝通的。所以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在溝通時不要作如下假定:
1.別人與你對事物的基本假設是相同的;
2.你所聽到的就是別人想表達的;
3.你所想表達的就是別人所聽到的;
4.你熟悉的行為就是同一含義;
5.你所需要的行為,別人同樣需求。
同時,你要明白:
1.你不需要認可或接受與你表現不同的行為,但你需要嘗試理解其本質。
2. 你需要認為大多數人的行為都是理性的,但你更需要去發現他們的理性是什么。
在溝通過程,同時要警惕有人為了達到自己的一些目標,把問題進行刪節、修改,如把時間次序改變,又或不把事件用記述的方法和盤托出,而把自己觀點說為別人的觀點,這是錯誤的引導,或想控制別人認知的手段。
溝通并非先天就會的,是要后天學習與提升的。今天高速發展的社會對人際間的溝通變為更重要,因為工業化使我們要面對分工,大家都是“鐵路警察”,自己管理那一段,如不能對交接位置信息作有效的、及時的溝通,這鐵路必出大車禍。
學習溝通,最好成為溝通雙方的事,形成一個好的互動過程。若只有一方理解,在溝通過程中就不要有改變別人的想法,而是用營造對方適合的溝通環境,達到溝通的成功
溝通要理解對方,也要使對方理解你,而換位思考,角色轉換是對溝通有莫大的幫助的,這就是身同感受,才能理解對方。若大家把溝通作為一件重要的事來做,多實踐、多總結,提升溝通能力,減少溝通的成本,這是對己、對人、對企業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溝通從心開始”,這是一出名的廣告語,我認為很好。溝通就是應該從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