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競爭力為調整標準(摘自珠江商報)
日期:2006-09-25 作者:管理員
以市場競爭力為調整標準
葉中平認為,出口退稅和人民幣匯率將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兩種主要政策工具
www.sc168.com2006年09月25日來源:珠江商報
商報記者 吳日輝 報道
“出口退稅調整的標準是根據該行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來決定的,當該行業市場競爭力很弱的時候,該行業的出口退稅就調高;當該行業市場競爭力很強的時候,該行業的出口退稅就調低。”外貿專家、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憑他的經驗揭示了近期國家出口退稅調整的標準。
“兩只手”的宏觀調控
葉中平分析認為,出口退稅以前就有微調,但如此規模的重大調整還是第一次。他一直在考慮此次出口退稅調整與人民幣升值之間有何關系。葉中平的觀點是:人民幣微升,出口退稅率率先減下來,看哪些行業影響大再加上去。在9月11日舉行的“信合財經論壇”上,葉中平向龍永圖提出這些觀點,得到龍永圖的認同。
“以后國家的宏觀調控將是一只手人民幣匯率,一只手出口退稅,看市場情況而靈活運用進行調節。”葉中平預測。所以,以后出口退稅的調整就像人民幣升值一樣將不是固定的了。
那么,出口退稅調整的標準是什么?按照什么來選擇需要調整的行業?從表面上看,這次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稅收政策調整屬結構性調整,主要目的是限制“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的出口。標準似乎是“兩高一資”,但葉中平分析了更深層次的標準:“出口退稅的標準應該是看該行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該行業、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弱,則國家給予一定的退稅補貼,鼓勵其發展,像高科技產品、中草藥品等;但市場競爭力強,則國家降低退稅補貼,像紡織、打火機、鋼材等。”為什么服裝不在此次調整之列?葉中平分析,調整還要看該行業的影響力,如服裝,近年來行業聲音很大,而且涉及就業問題,因此國家比較慎重。
有專家認為,出口退稅政策是目前最不合理的政策,因為它是國內一些企業常發生內訌、大打價格戰的原因之一;出口退稅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更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并招致反傾銷調查。葉中平也認為,出口退稅政策是合理的,但分配不合理。
合同約定和新報價化解風險
葉中平認為,一些行業出口退稅下調并沒有增加企業的成本,因為一直以來,出口退稅的優惠雖然是給企業的,但企業又轉給了市場,現在這種優惠減少了,企業應該從市場拿回來。
新報價因此在常理之中,即將進行的廣交會上企業應該實施新報價。“企業簽訂出口合同時應該考慮出口退稅調整的風險,雙方應約定一旦發生這種風險可靈活調整價格。”葉中平告誡企業。
而且,出口退稅調整并不是馬上實行,而是給了三個月緩和期,這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據《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出口合同備案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從2006年9月15日起對部分出口貨物調整出口退稅率。對出口企業在2006年9月14日(含14日)之前已對外簽訂的出口合同于2006年9月30日內向稅務機關備案后,在2006年12月14日前出口該合同項下的貨物,出口企業可選擇繼續按調整之前的退稅率辦理出口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