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轉移”下的中小企業考量
日期:2008-07-07 作者:管理員
期盼政府早點出臺更具體的政策,使企業家算出一筆關于轉移的成本與效益的細賬,這盤賬算通了,行動自然會迅速,對政企都是好的。
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雙轉移”具體落實方案沒過幾天,我剛好在順德民營企業投資商會的一次會議上,碰到了偉雄集團董事局主席林偉雄,順便說起這個新聞。聽我解釋完“雙轉移”的500億元分配方案后,他稍一沉吟說道,這不正像“城中村改造政府出錢”嗎?我一聽覺得有道理,這位成功企業家果然是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深奧問題生活化的高手。
對于這個“雙轉移”的落實方案,我也不禁大呼,這對被我形容為“一直在叫救命”的出口中小企業,是個好消息。
先看幾組數字:順德制造業工人的最低工資是770元,而佛山高明區的鄰居云浮新興縣僅580元,相差37.76%;新興土地價格6~7萬元/畝,順德約為30萬元/畝;“雙轉移”的落實,還提出要降低東西兩翼電費。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省下這幾項支出,一定是個大數字,這筆賬企業家相信都會計算。我對林總說,你的塑料機是耗電大戶,電價優勢應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當然這只是舉例之一。分析一下企業轉出這個問題,有三個考量標準。
一為成本因素,這當然是企業主考慮的重要因素,綜合成本相差幾個百分點,生意會從不可做變成可做。
第二,是產業配套問題,企業家對轉入地的投資環境的考慮一定包括配套產業這個因素。以云浮新興縣為例,該縣的不銹鋼五金加工產業發達,自然對順德五金制造業就有很大的吸引力了。
6月19日,順德統戰部長朱衛華帶隊,我和幾位企業家一同考察了距順德不到100公里的新興縣,先后到了新興縣的工業園和兩家不銹鋼餐具廠。當我們一行來到年產值8億元的新興凌豐公司(據報道,近日黃華華省長也曾參觀過該公司)時,聽了介紹之后,我們認為,若落實“雙轉移”到新興縣,這里的產業配套環境完善,適合順德五金產業轉移優先考慮。隨后我們又到了外商獨資的新興縣歐亞不銹鋼餐具廠,這工廠面積達400畝,4000工人,產值卻近10億元,他們則算是從歐洲轉移來的了。
第三,是當地政府的服務水平。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區域,政府對各類企業服務工作熟悉,從意識到技術都比較到位,其它地區在這方面就相對落后。所以若轉入地政府服務的現有水平相對較高和服務水平提升快的,自然吸引力就大。
所以說,“雙轉移”要天時地利和人和的配合。天時便是大環境對中小企業生存的壓迫,以及政府的調控措施;地利當然便是地緣相接的優勢了;人和,則是轉出轉入地政府以及企業主的因素。
說來說去,無論是哪一樣,我們做生意,永遠是一種供給和需求的互相切合,現在說完企業的需求,反過來談一談政府的需求又是什么。
正如省領導所說,廣東“雙轉移”是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具體實踐,提升人均GDP是其核心,這與產品的附加值、能耗、單位土地面積GDP等多個發展質量指標有關。以東莞市為例,去年GDP為3150億元,人口為1200萬元,每萬人的GDP平均為2.625億元。假設不計算繼續發展的因素,當地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搬出去,假設搬出的人口為600萬,而相關的轉出產業的GDP為1000億元,這樣留下的GDP為2150億元,人口為600萬,新的萬人平均GDP為3.58億元,就比原來增加了36.51%,而且這還是不計算新增GDP。隨之而來,耗能減少,污染減少,居住環境相對提升,政府的治安、公共服務的壓力也減少了。我想這是政府所思考的。
總之,雙轉移對不少企業有益,原地提升有困難的企業自會考慮,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動力便更大。遷移以后,企業可從新的臺階上總結提高自己,開始一次新的創業。期盼政府早點出臺更具體的政策,使企業家算出一筆關于轉移的成本與效益的細賬,這盤賬算通了,行動自然會迅速,對政企都是好的。
(作者葉中平系廣東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作者電郵:forever1668@126.com,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