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教授講通脹
日期:2008-07-10 作者:管理員
厲以寧教授講通脹
葉中平
今天,中國的經濟是兩難的情況。引起通脹的三大原因,都在起作用,所以治理通脹要多面進行。這是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厲以寧教授所言。
早前,筆者和幾位北大光華的同學在香港就通脹問題請教了厲以寧教授,厲以寧以其經濟學家的方式談了現時中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厲以寧教授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創院院長,現還是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厲以寧教授指出: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除了加強了中國人的團結和慮患意識外,估計國民經濟的損失約7000億元,但這不會影響中國今年的GDP,因為GDP是流量經濟,而大地震損失的是存量經濟。而大地震后,會有不少的產業獲得大量的訂單,比喻國家會從這次地震吸取經驗與教訓,提升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發生后的拯救能力,這對今后一些行業是個促進的作用。5月20號臺灣的新領導人上場,若能處理好兩岸關系,這一定是件大好事。兩岸的經濟會更大的發展,且有更長的發展時間與空間。
北大光華學院的一教授帶隊,做了一份貴州省筆潔地區的養豬環境調查報告,文中指出了現時生豬供應問題的原因,是農戶散養比重過大,豬有三個月懷孕期,生產期長,而豬生病多、傳染快、危害大。單個農戶應對豬生病的能力差,解決的方法在于大規模農場式的飼養。這需要有個過程,等這行業發展起來,豬肉價格才會下降。據筆者所知,現時已有風險投資進入養豬產業。論述了宏觀經濟后,厲以寧教授又以豬為例討論到微觀的經濟問題。
影響通脹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幣的流動性過剩,出口的外匯和國際的熱錢流入中國,就是造成這原因的核心。而投資拉動方面,企業的改造,城鎮化的建設,地震后重建,都不能使投資下降。而現時美元的匯價低,拉高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這東西要輸入國內,也形成輸入性通脹拉高了國內商品的價格。
厲以寧教授認為,除高耗能和資源產品外,出口不能下降,下降就影響社會的就業,應對之策是拉升進口。
聽完教授一席話,筆者也認真地考慮了這位我們光華學子的導師之言,回想出口中小企業這年多的環境,中小企業的轉型是必須的,而且也是痛苦的,這過程也必須完成。另也強化了自己一直堅持中小企業定位是解決社會就業這個觀點,所以政府給中小企業轉型的時間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失業大軍的出現如四川的大地震一樣,都是大家不想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