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說的難題 怎么破?
日期:2016-12-28 作者:管理員
近日,有關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到美國辦廠,指“中國制造業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的報道層出不窮。一時間,“曹德旺跑路”以及中國制造業成本上漲、優勢不再的討論此起彼伏。那么,在珠三角制造基地順德,其本土企業家怎樣看待中國制造業的現狀,如何應對這一落差?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大背景下,企業海外市場會遇到什么風險?近日,南方都市報《論道順德》邀請順德本土企業家進行了探討。
談制造業成本
“中國制造業成本存在虛高成分”
謝嘉輝認為,中國的制造業成本存在虛高成分,主要是因為一些制度性成本較高,而這些成本應該通過人為控制來降低。包括土地成本、人力資源、稅收等,不應該成為拉高制造業成本的因素。他表示,稅收是導致中國制造業成本失去優勢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現在社會發展階段是不應該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的。”
從2008年就開始涉足制造業的梁錫強表示,國內制造業的成本確實是一直在上漲,其中人力資源成本的上漲最為明顯。雖說企業的經營模式存在差異,但現在的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生存確實處于比較艱難的階段。對于順德的制造業來說,土地成本已經超過中小企業的承受范圍。
即便從事餐飲業的羅兆波,也明顯感覺到人力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他認為,餐飲的成本高是因為勞動力成本高,現在稅收和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讓餐飲企業也處于比較嚴峻的時期。“餐飲業和制造業是相輔相成的,很多制造業企業都走了,餐飲業也就沒有那么紅火了。”
曾在2013年嘗試從事制造業的張廣輝表示,自己的嘗試一年后以失敗告終,這段經歷讓他感覺有點痛苦。因為他所從事的是產能相對比較落后的制造企業,從機械裝備到產品都沒有競爭力,利潤也比較低。他認為,中國制造業的成本高就高在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
“中國制造業成本如果從宏觀一點去理解,實際上是中國綜合成本。”葉中平表示,中國的制造業現在是“唐僧肉”,很多人想吃吃不著,因為制造業的成本在稅費和人力成本上偏高,而且許多制造業需要的原料也高于國外,造成中國的制造業現在存在較大壓力而表現出不景氣,“美國那么發達都要走制造業的道路,中國更要繼續發展制造業。但在大環境下,制造業的成本能不能降低,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談企業突圍
“關鍵還是要靠產品說話”
對于那些“曹德旺跑路”的論調,梁志鵬并不贊同,他認為這是曹德旺全球布局的策略,因為美國是他主要的海外市場。“中國制造業布局全球是一個必然趨勢,而不是誰跑了的問題。”梁志鵬認為,制造業發展確實存在成本上漲問題,但成本上漲產業價格也會跟著上漲,而成本中有一個是規范經營成本,也就是企業依法做事的成本。
“從產業角度來講,從我大半輩子做制造業的經歷來看,我發現大家沒有把需求當作戰略去推動,去具體做產品。所以,歸根到底還是從制造業出發,以產品作為載體去發展。”梁志鵬表示。
面對目前制造業成本壓力上升,國內企業如何突圍?張廣輝則表示,現在不能講成本怎么去降低,而是要靠高科技手段去做產品。“因為制造業成本壓力增加的企業,大多是傳統的中小企業。”他表示,一些企業生產設備落后,而且沒有研發能力,靠仿冒別人的產品去生存,10年前還能生存,現如今必將被淘汰。“目前政府正在引導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發展,而且要實現工業4.0的目標,我覺得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馮慶華表示,制造業的成本問題,如果要找到辦法,也不會太困難。但是企業要實現突圍,還是要從源頭上尋找方法,要去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現在所謂的去產能,也是轉型升級的一種策略,是把一些不按規范、不按標準生產的問題企業給摘出去,留下的是合理合法的企業。“企業要跟著大趨勢來發展,不能渾水摸魚,必須要做精做強。”
說到企業在制造業成本壓力下的突圍,葉文鋒則認為,“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落后產能要淘汰,這個是肯定的。產品做精做細,一樣有出路,你做低端的產品,做得好也能被認可。”他舉例說,比如抽油煙機以前是很簡單的,現在都會想著在產品上做一些電腦控制器,遇到倒灌風的問題,可以及時處理。“我覺得制造業還是有為的,要看企業怎么去做。”
談“一帶一路”戰略
“政府要壓低外出投資風險”
國內制造業面臨成本壓力,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布局,則不失為制造業企業降低成本的一個好策略。對此,葉中平認為,現在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國家對制造業推出的一項大政策。“我們國內的企業,在面對制造業成本壓力問題時,也有走出去的需求。”
“你這個國家有好項目,中國借錢給你來推動項目發展,但一定要用中國的企業。”葉中平認為,中國借錢給“一帶一路”的國家,讓這些國家用我們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在利用這個機會發展國內的制造業企業,“這就可以參考1945年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它就這樣推動了美國制造業的發展。”
梁志鵬則認為,順德很大一部分企業是出口的,產品如果按照之前中東或者南美那種沒有標準的生產方式,在順德村級工業園里的微小企業就可以做。“但現在不同了,現在一帶一路就是全球化的標準,所以要從全球產業鏈去思考。現在一帶一路,肯定是整個產業群去國外,必須以全球產業鏈的要求來做。”
梁錫強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因為國內的產能過剩,通過金融的手段進行調整,也帶有經濟的風險性。目前,美元流動性越來越小,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后,可以用人民幣去結算,這個政策非常好,這是企業的紅利。
“一帶一路”的戰略是一把雙刃劍,既存在機遇,也存在著風險。謝嘉輝表示,出去面臨著風險性,如果政府沒有有效的手段壓低風險,就很難打通這條路,企業也很難走出去。
“現在不能講成本怎么去降低,而是要靠高科技手段去做產品。”———張廣輝
“企業要跟著大趨勢來發展,不能渾水摸魚,必須要做精做強。”———馮慶華
活動現場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