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女先嫁”與產權交易
日期:2009-01-21 作者:管理員
不少人對“靚女先嫁”有不同的看法,焦點多在這個“靚女”嫁的夫家上,即夫家出的聘禮的多少,而不是靚女是否應該先嫁的問題。也就是說,大家關注的不是“靚女”嫁的時間點的選擇上,而是“靚女”的歸宿問題上。
踏入2009年,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企業的收購、合并個案必將更多,企業人對這些涉及產權交易的話題會更為關注。
在去年年底,順德區投資商會組織了一次考察廣州產權交易所的活動,我也參加了。在廣州產權交易所,我們得到廣州產權交易所總裁李正希先生的接待,他詳細地介紹了成立快十年的廣州產權交易所的情況,使我們一行人增加了不少產權交易的知識。
產權交易就是一種把資產的相關權進行買賣的行為。比如有一家工廠,主人要把它出售。又如有一座屬于政府的天橋,上有廣告位置,政府要把這廣告位置的經營權出租一段時間。這兩種都與產權交易有關,即其不只包括所有權的交易,還包括使用權的交易。而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還出現了一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的機制: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京都議定書》規定了主要工業化國家2008年到2012年間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同時允許難以完成減排任務的國家向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購買減排額度。這是一項相關國家間通過市場行為促進溫室氣體減排的機制。
我在去年8月21日的《珠江商報》上發表了《企業是“小豬”還是“兒子”》(/shownews.asp?id=1039)一文,所述的就與產權交易有關。企業主對自己經營的企業,有當兒子養與當豬養兩種不同的做法,這就導致了對產權交易的不同看法。當豬養的對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是極為關注的,這是為產權交易打下的基礎。在西方成熟的市場機制下,企業在兩種情況下會把自己辛苦經營的企業出售:一是認為最有價值時出售。這好像農民養豬,到一定的重量就把豬出售,因為這時再花飼料與時間,豬的成長的增值與投入比不相配時,就應出售。二是企業主經營出現極大的困難,出售是個最好的選擇時就把企業出售。而這里還應該包括破產企業被出售還債的情況,如雷曼兄弟的投資銀行。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出售企業都屬于產權交易的行為。但第一種情況的產權交易,我想順德不少企業是沒有想過的,若你問一個企業老板會否出售企業,發問者可能會被罵的。這是與國內的市場經濟時間還不長有關,大部分經營者都認為企業是自己的兒子,辛辛苦苦地把企業從小帶到今天,這可是自己的命根子呢!
所以于去年8月的順德信合財經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教授就講:對于企業經營,老板是可以也應該選擇自己認為快樂的方式的,除了可以繼續把企業做大之外,還可以在價格合適時把企業出售。此話剛停,臺下已一片雜聲。從這現象我發現與會者大多是持把企業當“兒子”養的觀點的人。
事實上產權交易還包括只出售企業的部分所有權的行為,比如一些人認為加入一個有社會影響力或業務影響力的股東能夠更有助于企業的運作,這時企業主會把一定比例的股權出售給他認為有價值的人,使企業的運作更好。
順德出現的產權交易活動,最著名的是在1992年到1996年之間的國有及集體企業的轉制。這里涉及的也是產權交易,不過那時的中國環境與今天不同,那時順德政府的行為在今天看來是解放思想的結果。雖然今天不少人還在議論這事,也有不少人對“靚女先嫁”有不同的看法,我細心地分析了近來一些對此事的言論,焦點多在這個“靚女”嫁的夫家上,即夫家出的聘禮的多少,而不是靚女是否應該先嫁的問題。即大家關注的不是“靚女”嫁的時間點的選擇上,而是“靚女”的歸宿問題上。而之前的華潤涂料出售80%的股權給美國的威士伯公司和美的收購廣東正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都是產權交易的例子。我們可從購買者的角度看威士伯公司與美的,看重所收購的企業的什么,和為什么出這樣的價格成交,就會對產權交易有更好的了解了。
產權交易是隨著經濟市場化的必然產物,這是一種價值的實現和對持有產權人的退出機制,可以說一個地方的產權交易興旺,也是這地方的經濟發達程度與成熟度較高的表現。
(寫于2009年1月8日,作者葉中平系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電郵forever1668@126.com,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