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對通脹的判斷
日期:2009-07-24 作者:管理員
2009年7月23日葉中平
央行在7月20日的年中工作會議提出既要保增長,又要防通脹。而在國家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數據后,中央政府認為還要繼續寬松的貨幣政策。
作為一個企業人,我認為在今天這種情況下,通脹的預期將更大。7月8日,八國集團領導人在意大利發表聲明,強調將采取包括宏觀經濟刺激方案在內的“必要步驟”使全球經濟恢復強勁、穩定和可持續的增長。我想這可以理解為:各國將繼續采取刺激經濟措施,即還將繼續“印鈔票”。正如我在5月16日的《珠江商報》上發表的文章《誰會在經濟預測中“跌眼鏡”》中所講,當各國都在“印鈔票”的時候,大量鈔票投入到市場后,各種信息的反饋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這就會導致通脹,資產升值的壓力就更大了。
政府與企業對通貨膨脹的觀察指標是不完全一樣的。政府把生活消費品如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而企業則把原材料、地價等作為重要指標,因這影響著他們的資金投向。
為何制造業的企業人對通脹的感應會強?因為制造行業每天都重復著報價、接單、訂原料、交貨這些工作,目的是使售價大于成本。售價已定(接單后)才進行采購生產是大量企業的方式(即訂單式生產)。我理解不少的出口企業今天的交貨價還是今年四月廣交會接單的價格,而現時不少的原材料已比4月升了近10%,且今天看來還有繼續上升的可能。這樣,企業人就必須考量今天的報價與預期的生產成本了,所以對原料的價格升降是企業人最敏感的。
當我們再把常碰到的情況加以匯總、分析,再放入今天的大環境來看,就很容易得出,后邊有較大的通脹壓力的可能的判斷。這判斷會指導企業人今天應做的準備。這若成為眾多企業人的行動,就是市場需求被放大,大家多準備些材料,加上現時貨幣的流動性過大,大量的貨款流入又進一步放大了需求。這就是企業人要為通脹做準備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