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企業如何避免錯失良機?
日期:2010-12-21 作者:管理員
| |||
前些年,浙江家用品制造業的許多老板每年都出差去日本和韓國一次,目的是尋找自己認為有市場開發價值的產品,購樣回來就馬上開模具,組織生產投放國內市場,這種做法使一些企業尤其是塑料制品企業取得巨大成功。但近一兩年這條路不太好走了,因為市場模仿的速度太快,太多老板都采用這種產品開發方法,而模具的制造投入大,但若市場周期短,投資與回報不能成正比。漸漸地,這些老板們對此已有所顧慮。 從浙江回到順德,在“十二五”期間,順德的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應如何應對復雜的環境,實現跨越式發展,筆者認為有幾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轉型與轉移是兩個概念,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用地成本等的上升,順德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外轉移是必然的趨勢,且在“十二五”期間將達到高潮。而在產業轉移的同時,也將出現產業轉型。整體而言,順德企業在這方面的認識相對來說還不夠深入,政府可更多地關注東莞的產業轉移。筆者認為,東莞是走在順德前面的,順德可以研究其產業轉移的路徑及對社會民生的影響。 順德的制造業與東莞不同,它是順德人經濟,即很多企業的老板都是順德人,如美的、格蘭仕、萬和等等,不少從香港來順德投資的老板也是順德籍人。他們有需要也有心愿把企業的總部留在順德,形成以品牌、營銷、產品研發這些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功能性的順德總部經濟。今天,順德與廣州這個華南最大都市的交通對接以及城市一體化的推進,也進一步支撐了這種趨勢。 對于產品創新的價值,企業老板們應是深有體會的,問題是創新的難度大、風險高,周邊可學習的成功例子不多。而中外歷史都說明,大變動時期是最有創新動力基因的中小企業冒尖的機會。在順德演繹的故事,就是通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首吃上市螃蟹”,之后于1998年探索MBO管理人員持股,成就了今天千億元規模的美的。美國的代表作,就是今天還在納斯特這個美國創業板上市的微軟、英特爾這些世界級的企業。 內需的重要性,今天出口制造企業都很明白,但應如何去做? 這里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開發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如何做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品牌。廣東合中廣運家用品公司的整合家用品出口制造商為股東的幾米幾何店,就是合作共擔做內銷的一種實踐,相信這方面的實踐以后將探索出更多的成功模式。目前內需市場也處于大變階段,如在去年初順德政府和順德外商投資協會的座談會上,我解釋為何順德家電今天已不能組建如蘇寧、國美這樣的零售集團的原因,就是“蘇州過后無艇搭”,希望順德有競爭力的、零售市場還沒過“蘇州的”其它行業不要再錯失良機了。 隨著產業轉移,順德的人才結構將會發生改變,從以生產制造的人才為主,變為以產品開發、營銷、品牌的專業人才為主,這是順德總部經濟所決定的。而這就會出現區域間的人才競爭問題,順德政府要在這場人才競爭中獲勝,需要創造條件,形成這些人才真正需要的環境。所以對于“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組建順商學院,筆者認為是非常好的方案,但這要與相關的大專院校資源整合為好,因為教育需要時間積淀。 未來,還有一個重點是風投,按規劃的項目之一是成立區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公司,這有利于培養新興產業,但對企業而言風險相當大。可以考慮由政府牽頭去成立且占比較大的股份,等穩定后政府再逐漸退出。 筆者多次提出應對中小企加大“放水養魚”的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加寬松的環境,這是指在工商、稅收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民營中小企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首先是解決社會就業與拉動內需,建議政府考慮調整對這類企業社會績效考核的權重,減少他們對地方GDP和稅收的貢獻任務。 (作者系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